美华史记 | 芝加哥的华人

请关注“美华史记” 公众号:  美华史记  书写历史,教育公众,捍卫法制,维护斯文 美华联盟:美华历史写作组 作者:令狐萍 (Huping Ling) (美国杜鲁门州立大学历史系教授) Title:Historical Record of Chinese Americans |Chinese in Chicago 【导读】 本文是全面考查芝加哥华人的综合历史,记述芝加哥唐人街,从梅氏三兄弟于1870年代抵达风城﹐到当今三足鼎立的多元化美国族裔社会一百多年的历史。本文运用跨国移民理论框架﹐探索芝加哥华人如何在这多文化融汇多族裔混杂的工业大都市﹐在种族歧视的社会大环境下﹐谨慎策略地斡旋于主流社会与边缘社会之间﹐成功地劈出一块族裔飞地,与欣欣向荣的族裔经济。芝加哥的唐人街不仅为源源不断的新移民提供就业与定居的场所﹐更推动美国中部地区族裔经济贸易的发展﹐并促进美国社会的文化多元化与经济全球化的步伐。 一、梅氏三兄抵达“风城”,唐人街突起“都市丛林” 早在欧洲殖民者到来之前﹐印第安土著中的麻斯考縢部族与迈阿密部族﹐已狩猎定居位于密奇根湖岸与芝加哥河岸的肥沃淤泥地带。芝加哥河岸遍布野生的蒜头﹐气味浓烈﹐印第安土著称之为“Shikaakwa”﹐来自加拿大的法裔殖民者将此转化为法语”Chicago”,“芝加哥”一名由此而来。芝加哥河湖交错的优越地理位置先吸引加拿大的法裔殖民者南下﹐与印第安土著角逐这块土地。美国政府历经十年(1785-1795)战事﹐迫使印第安土著于1795 年 将芝加哥地区出让﹐在此建立军事驻地 Fort Dearborn。 芝加哥在1833 年建城时﹐人口仅有350。这些早期市民﹐顽强坚韧﹐在沼泽地带排水筑路。1848年﹐两大工程奠定芝加哥在美国水陆空交通中的枢纽地位。其一为伊利诺至密奇根的运河开凿﹐运河接通五大湖区﹐密西西比河与墨西哥湾。其二为Galena至芝加哥国立铁路的修建﹐该铁路通往伊利诺洲Galena 的铅矿﹐ 成为芝加哥第一条外通铁路。 从1870 年到1890 年﹐芝加哥纵向发展﹐仅两载之间﹐摩天大楼林立﹐被誉为世界建筑之都﹐游人慕名而来。 同时﹐芝加哥人口急剧发展﹐一跃成为美国第二大城﹐仅居纽约之后。便利的水陆交通使芝加哥崛起为工业重镇与连接美国东部与西部的贸易中转集散地。果品谷物﹐农牧产品﹐煤铁木材﹐源源涌入。钢铁生产﹐肉类加工﹐批发中转成为芝加哥主要经济支柱。芝加哥的大工业家与批发商不仅控制美中地区﹐更制约全国经济。芝加哥的飞速发展与芝加哥政客商人对该市猛烈的推销游说﹐使纽约报界戏称该市为“风城”﹐别名不径而走。 作为世界最大的铁路中心﹐芝加哥的便利水陆交通不仅吸引了大批来自美国南部与东部的劳工﹐也招致了许多欧洲的移民。十九世纪末期﹐超过三分之二的芝加哥居民在国外出生﹐其中多数来自德国与爱尔兰。德裔﹑爱尔兰裔﹑英裔﹐加裔﹐瑞典裔﹐挪威裔﹐苏格兰裔﹐奥地利裔﹐波兰裔﹐意大利裔 与犹太裔市民﹐都在市区中心 一带建立了移民定居点﹐融合杂处。1870 年代中期﹐一小批华人也从旧金山抵达风城﹐在这多族裔的都市丛林中﹐建立唐人街。 华人中﹐一个叫梅宗周的台山人﹐引人注目。他方面大耳﹐目光炯炯。意志坚定﹐音如铜钟。看到芝加哥民风淳朴﹐对华人也不予排斥﹐梅宗周很快将他的两兄弟梅宗凯﹐梅宗瑀从家乡台山接来。1878 年﹐梅宗周又致函他在旧金山的乡亲﹐鼓励他们来风城创业定居。进六十华人从旧金山抵达芝加哥。五十载之后﹐梅宗周回忆初抵芝加哥的情景﹐“这里从没有人问我们吃不吃老鼠与蛇。他们似乎相信我们的灵魂也值得拯救。芝加哥人虽然认为我们怪异﹐但却喜欢和我们共处。”至1890年﹐约六百华人居于南克拉克街的唐人街﹐其中有四 十多人为梅宗周的同村本家。数家华人洗衣店﹐餐馆﹐杂货店﹐与同乡会构成早期的唐人街。 芝加哥华人先驱梅宗周 克拉克街所在的有轨电车行使区 (Loop Area),是芝加哥种族混杂的地区。这里﹐有爱尔兰人经营的酒吧与赌场﹐有意大利人开设的杂货店与饭店﹔这里﹐酒客与赌徒肤色混杂﹐华人上等餐馆琼英楼与选区总部共享一座楼盘… 难怪华人在这里见惯不怪﹐华人已被淹没在这多族裔的“都市丛林”中了﹗ 二、跨国经商纵横天下,华社求生独立自保 芝加哥的华族商业﹐除了与旧金山纽约以及其他华府类似的共性之外﹐更具有其独自的特色。其一﹐反映芝加哥作为商业中转集散地的特点﹐芝加哥华人商业具有零批兼顾的经营特色﹐跨国的族裔网络渗透商业经营的方方面面。第二﹐芝加哥国际都市的氛围﹐陶冶了中餐馆业主的勃勃雄心﹐现代意识﹐与高档品味。他们带领推动了美国中餐馆业中“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高档美食潮流。第三﹐芝加哥的华人洗衣业不仅为成千上万的华人提供了生计﹐更成为著名社会学家萧臣鹏(Paul C.P. Siu音译)作田野调查的沃土良田。第四﹐芝加哥的华商们﹐从梅氏三兄弟﹐到Chin F. Read more…

美华史记|美国华人历史、现在、及未来

请关注“美华史记” 公众号:  美华史记  书写历史,教育公众,捍卫法制,维护斯文 美华联盟:美华历史写作组 作者:郭晓松 美国华人广义指具有华人血统的美国籍公民、永久居民或住民。他们的人数至2015年有约452万人(其中自称“台湾人”的为17万),占亚裔美国人口的23.3%,美国总人口的1.2%,高于其他亚裔在美国所占的比例。他们大多数居住在大都会地区。 过去200年来,美藉华人曾受歧视,著名的《排华法案》直到1943年才被废止。加利福尼亚州议会于2009年、美国参议院于2011年,正式向美国华人为历史的排华法案道歉。加州议员赵美心在推动道歉法案上有重要贡献。 美国华人历史 在历史上中国人到美国有两个移民潮: 第一波从1820年代到1880年代 第一波从1820年代到1880年代,直到联邦法律限制中国移民才停止。记录显示,这期间近30万名中国移民进入美国,尽管历史学家估计多达一半最终回到中国。当时北美西岸在加州淘金潮期间得以迅速开发;同时由于太平天国运动,中国南方政治与经济动荡不安,又有鸦片战争之外患,许多贫困、操粤语台山话和粤语广州话(即标准粤语)的华人移民从珠三角来到美国修建铁路。他们不愿再忍受家乡贫困的生活景况,情愿为预付金签下往美国长期劳动的合同。许多人把挣来的钱全寄回家,不再期望能活着回家。他们的实况就有如“卖猪仔”。1868年美国和大清政府签订《中美天津条约续增条约》(又称《蒲安臣条约》),其第五条款规定华人愿常住美国或入籍,皆须听其自由不得禁阻。此条约为美国来华招揽大量华工开方便之门。 1877年美国加州经济转入低迷,出现第一次排华浪潮。1880年美国与清廷签订《北京条约》,其中第一条款规定限制华人到美的人数和年限。1882年,美国通过《排华法案》禁止中国移民。许多西部州也开始生效了一些有种族歧视的法律,使得中国和日本移民很难拥有自己的土地或者找到工作。这些法律直到1950年代民权运动开始时才被废止。加利福尼亚州议会于2009年、美国参议院于2011年,正式向美国华人为历史的排华法案道歉。 这段时间华人总人数不算多,但是依然给美国社会留下了印记,并且也为以后的华人移民进行了先行的探索和奠定了基础。 第二波移民潮从1950年代末到现在 1950年代美国移民法解禁之后,大量台湾留学生到美国求学,其中一部分毕业后留在当地工作而成为移民,成为台湾裔美国人。自1965年起,美国移民局对华裔移民分别予以中国大陆、英属香港和台湾出生不同的配额。1970年代,台湾经济渐趋发达,故台湾裔美国人于1970年代末开始减少。1977年中国大陆开始送学生往美国,此类移民在1980年代越来越多。这群华人倾向集中在市郊地区,并且远离市区的唐人街。这些华人说普通话和家乡的方言。这段时间中国移民总数量约为290万,在墨西哥和硬度移民之后排第三位,其中约60%的人已经加入美国国籍;近期入籍比例下降到50%左右。2016年中国移民为15万,为最多来源国。 从上图的美国华人总人数的变化可以看出,第一波移民潮的总人数少得多,而近40年才是华人移民美国的最高峰,时间上说也非常短。从这40年来美国华人及美国华人社区发展来看,美国华人取得了很多的进展,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进展,在政治领域也渐渐觉醒,将来华人在美国的重要性和地位的进一步提高还是很值得期待。 这也是中国开放国门走向世界的40年,到2014年为止已累计有180万华人留学后回归中国,占总出国人数的74.48%(除去仍在求学中的人数)。而2014年的回归率已经达到了80%,其中6%具有博士学历,63%具有硕士学历,30%具有大学及专科学历。 美国华人现状 美国华人人口 根据2010年的人口调查为基础,2015年用抽样、模拟、统计的方法预测的美国华人及中国在美常驻人口约为: 美国公民:370万,其中170万为ABC,200万为第一代移民。 中国公民美国绿卡:110万 中国公民工作签证:10万 中国公民学生签证:35万 近年来,中国留学生数目增加很快,尤其是本科生及中学生。由于美国的签证及绿卡政策,他们毕业后大多会回国工作。 华人获得美国绿卡的途径和状况 2015年15万华人获得美国绿卡,其中家庭(美国公民的成年子女及兄弟姐妹、绿卡的配偶及子女)和美国公民直系亲属(配偶、未成年子女、父母)获得的绿卡占52%;政治庇护的占了19%(大概华人每5个就有1个是通过政治庇护获得绿卡);而以就业相关渠道获得的绿卡只占28%,约为4.2万。华人留学生通过就业相关的方式获得绿卡的比率比较低,总体低于20%,最高学位是本科的留学生则更低。 华人的分布和特点 华人移民的聚居区主要在工作机会比较多的大都会区域,纽约、旧金山、洛杉矶、波士顿、华盛顿、芝加哥、西雅图、德州三角区,这些区域包含了165万中国移民,占中国移民的57%。不过随着越来越多的华人对美国越来越熟悉,分布越来越广泛,常常伴随着经济增长点变化而变化。 圈的大小表示区域华人移民总人口数目多少 图中表示郡为单位的华人移民统计,比较集中在一些区域 都会地区 中国移民人数 所在地区比例 纽约地区 旧金山地区 洛杉矶地区 华盛顿地区 波士顿地区 芝加哥地区 西雅图地区 德州三角区 490,000 370,000 350,000 88,000 86,000 74,000 62,000 Read more…

美华史记 | 排华法案的第二个十年

美华联盟:美华历史写作组 作者:欣欣然(Xin Su) 编辑:方强(Qiang Fang), 潘秋辰 (Qiuchen Pan) 感谢史美记华让我们用这些博客 Title:Historical Record of Chinese Americans | The Second Decade of the Chinese Exclusion Act (文章英文摘要在最后) 【导读】 1882年5月6日切斯特·亚瑟(Chester A. Arthur)总统签署了《排华法案》,禁止所有技术或非技术性的华工移民,违者将被监禁并驱逐。从法律上规定华人移民不可以归化为美国公民[1]。最初此法律的有效期是十年。《排华法案》这项法律的颁布标志着驱遂时代的开始。从此,不少白人开始疯狂地抢劫、枪击和刺伤华人,并放火烧毁他们的房舍,以迫使华人逃离[2]。1885年发生的“石泉大屠杀(the Rock Springs Chinese Massacre)” 和1887年发生的“地狱谷大屠杀 (the Hell Canyon Massacre)”就发生在《排华法案》诞生的第一个十年内。 1892年,美国政府再次推出了《吉尔里法案(The Geary Act)》。该法案不仅延长了1882年出台的《排华法案》,而且更要求“每名华人居民都要注册并佩戴居留证,此证被华人称为“狗牌”。至此,排华进入了第二个十年。但是,在中国清政府、领事馆及中华总会馆的支持下,华人奋起反抗,拒绝配戴“狗牌”,开展了一场美国历史上著名的大型公民抗命运动。随着反抗运动的扩展,实施对华人的抓捕及驱逐由官方延伸到民团、平民。这种官方授权的公开抓捕华人的方式,使美国的对华种族歧视合法化。最后,中美两国达成贸易协议,中国清政府为了经济利益抛弃了海外华人,失去国内政府支持的中华总会馆也只好号召华人遵守《吉尔里法案》,以求自保。于是,强烈的排华情绪便促成了第二个十年结束后《排华法案》的延续,而1902年开始了无限期排华的历史阶段,直至1943年12月17日马格努森法案(Magnuson Act)才废除了《排华法案》。 图一,十九世纪发表的卡通画,山姆大叔将中国佬踢出去。 图片取自https://en.wikipedia.org/wiki/Chinese_Exclusion_Act#/media/File:Coolieusa.jpg 第一个十年之后法律维权意识的觉醒  《排华法案》出台后中西部一些白人对华人进行了大规模的围攻,杀戮残害华人的暴力事件屡发不绝。刚开始时,华人购买武器,组织自卫队反抗暴力,然而一些华人很快意识到只有通过打官司才能忠实记录白人的暴行,比单纯的小范围双方冲突更有价值和意义。于是,面对不公正的《排华法案》,华人开始拿起法律武器,争取合法权利,与白人势力展开较量。《排华法案》颁布后的第一个十年里,华人打了7000多场官司,大多数官司都赢了[2]。 最初美国移民官员和联邦地区法院共同执法,这样直到1905年,中国移民在首次被移民官员拒绝入境后可以通过向法院申诉,成功进入美国。在持久的诉讼中,不少美国官员对华人的诉讼能力相当畏惧。虽然华人不被赋予公民的身分,不允许参加选举,但是他们利用美国的法律机制可以通过打官司改变自己的命运,迫使美国修正或废除自己的法律。 图二,《玛丽斯维尔每日诉求报》摘要:如果华人早期认为排华势力仅仅来自于爱尔兰人,那么后来的事实让华人清楚地认识到似乎所有的白人都渴望限制华人来到美国,而且要把已经在美国的华人赶出去[2]。 1882至1892的十年时间足以让华人清楚地意识到排华运动的持久性,华人心里很清楚法律难以超越政治游戏,但是他们要用美国的法律,确认自己在美国的地位和尊严。因此,拓展法律的可能性,是华人先辈对美国这个法治社会的重大贡献之一。 十年之后,加利福尼亚州民主党国会议员吉尔里(Thomas J. Geary)撰写了第二个十年的《排华法案》。此法案虽然在法庭上受到质疑,但终究于1892年5月5日由国会通过,称为《吉尔里法案(The Geary Read more…

美华史记|地狱谷的百年悲鸣

美华联盟:美华历史写作组 作者:欣欣然 (Xin Su), 黄倩 (Qian Huang) 感谢史美记华让我们用这些博客 Title:Historical Record of Chinese Americans |One Hundred Years of Lament in Hells Canyon ABSTRACT Hells Canyon is a 10-mile wide canyon along the border of eastern Oregon, eastern Washington, and western Idaho in the United States.  On May 25, 1887, six white-horse-gang members Read more…

美华史记|漫画之父与华人1:路见不平拔笔相助

美华联盟:美华历史写作组 作者:黄倩(Qian Huang) 感谢史美记华让我们用这些博客 Title:Historical Record of Chinese Americans|The Father of the American Cartoon and Chinese ABSTRACT Thomas Nast (1840-1902), was considered to be the “Father of the American Cartoon”. In his 30-year career with the Harper’s Weekly, Nast drew approximately 2,250  cartoons.  46 out of his cartoons are about Read more…

美华史记| 加州工人党和排华法案

美华联盟:美华历史写作组 作者:欣欣然 (Xin Su) 感谢史美记华让我们用这些博客 Title:Historical Record of Chinese Americans |The Workingmen’s Party of California and Chinese Exclusion Act ABSTRACT▼(Slide down to read more) The Chinese Exclusion Act was the first and only law in US, implemented to prevent a specific ethnic group from immigrating to the United States. It Read more…

美华史记 | 圣路易的华人

美华联盟:美华历史写作组 作者:令狐萍 (Huping Ling) (美国杜鲁门州立大学历史系教授) 感谢史美记华让我们用这些博客 Title:Chinese in St. Louis  ABSTRACT▼(Slide down to read more) In 1857, Alla Lee, a 24 year-old native of Ningbo, China, seeking a better life, came to St. Louis. A decade later, Lee was joined by several hundred of his countrymen from San Francisco and Read more…

美华史记 | 何阿九辫子案始末

请关注“美华史记” 公众号:  美华史记  书写历史,教育公众,捍卫法制,维护斯文 美华联盟:美华历史写作组 作者:欣欣然 (Xin Su),王玮 (Wei Wang) Title:Historical Record of Chinese Americans | The Case of Ho Ah Kow’s Queue  ABSTRACT▼(Slide down to read more) This article is about Ho Ah Kow, a Chinese laborer in San Francisco, California who challenged the racist law of Pigtail Ordinance Read more…

美华史记|洋律师出任光绪皇帝的外交官

美华联盟:美华历史写作组 作者:黄倩(Qian Huang) 感谢史美记华让我们用这些博客 Title:Frederick Bee, an American Lawyer at the Service of Chinese Emperor Abstract   Frederick Bee, (born September 9, 1825, Clinton, New York, U.S.—died May 26, 1892, San Francisco, California), American attorney, entrepreneur, and diplomat who was one of the principal advocates for the civil rights of Chinese Read more…

美华史记丨序言

美华联盟:美华历史写作组 作者:潘秋辰(Qiuchen Pan) 感谢史美记华让我们用这些博客 Title:Preface 有一段华人的历史,并没有湮埋在岁月的钟摆间; 有一些华人的故事,并没有遗忘在尘封的记忆里; 有一众华裔的先辈,并没有荒冢于异国的土地上; 有一群华裔的子孙,并没有止息于觉醒的路途中; 。。。。。。 维基百科上说,华人在美国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820年,距今约200年。从1775年4月19日,莱克星顿打响美利坚人民独立战争的第一枪开始,仅仅几十年之后,华人的历史就与美利坚的历史开始并行存在了,因此,依稀可以想见,在美国历史的详尽书页中,存在着一条华人历史的脉络,这条脉络从微小到逐渐厚实,其间,或悲怆,或激烈,或无奈,或隐忍,但所幸走过的时光给了它最充足的生长空间,在这个以血肉之躯为代价追求民主自由平等的国度,华人历史明晰地走到了今天。 站在人类历史的转折点上,站在美国历史的风云当口,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提升,随着华人世界逐渐获得的全球关注,美国的国运变化亦与华人命运走向愈加息息相关起来,那么是在悲怆中隐忍沉寂,还是在无奈中明哲保身,还是在奋起中半途而废,还是在行动中止步不前……。 总之,这一切都应当沿着历史的脉络,重新鲜活在华裔的生活元素里,它应当像血液里的基因一样附属在个性变迁里,融化在族群选择里,烙印在民族意识里。那么,有这样一些华人,他们立足于华人维权联盟,他们希望以历史的主线连缀华裔的心魄和情感,以历史的眼光审视、再现华人在美国的两百年历史,也许我们这些后世华裔子孙可以由此从历史中醒来,可以藉此从先辈的故事中明白抱团的力量,可以藉此从不堪回首的过往中学会思考未来,可以藉此从沉默的等待中寻找发出自己声音的力量……,而这一切都只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开始。 于是,吸纳了众多撰稿者的美华历史系列文稿编辑部成立了,所有的写作都将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立足于华人华侨在美国经济、民生、政治、教育、信仰、生态、学术、社会、国际关系等各方面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史料性编辑、创作,穿起历史事件的珠玑,围绕真实事件和人物进行再创作,有总结、有思考、有深度,站在历史长河之源,凝聚华裔精神,唤醒内在动力,洞悉时代需要,为当代华人了解这段美华历史,为后世华人子孙记住这段历史而开拓一条回顾历史、警醒后人、教育同胞、思考未来的路。 “我们誓言书写历史,教育公众,捍卫法治,维护斯文”,主编王昶律师在系列文章《美华史记 | 美国判例法中的中国和华人》,从法律眉批来观察美国法律的演变,涉及中国和华人的超过1000部美国判例法和5000条法律眉批。分析美国华人的历史和其政治地位的变化,以史为鉴。 主编王昶律师目前任汤森路透首席研究员、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是纽约州、哥伦比亚特区、明尼苏达州和联邦法院执业律师。他以丰厚的文化、艺术、历史底蕴,从法律视角细读美国华人的过去和现在,独具魅力。 敬请关注副主编Steven Chen发表的文章《美华史记 | 回顾沉重的“黄祸”》历史。Steven Chen笔名老榕树,在美国生活30年,长期热衷了解华人历史变迁,倾情华裔社区建设,心系华人命运,博览史料群书。多年来关注并参与美国环保政治以及推动华人参证议政。已撰写多篇反映美国华人历史的文章,发表于各类微信公众号、自媒体等。积极参与华人维权事宜,有思想,有见解,有激情。 副主编潘秋辰:独立撰稿人、畅销书作家,累计出版发行多部畅销书,至今在亚马逊、京东商城等热销。擅长专题片解说词、报告文学、深度报道、散文创作等,作品曾多次获奖。现活跃于美国华语创作领域,积极参与美国华人社区的各项活动,所采写的各类专题报道影响广泛。 作者群有Nianhong Chen、黄倩、Tang Meng、王玮、Hui Wu、Hualin Zhang、张美琪等,相信有众多作者加盟的《美华史记》,以可读性强的系列文章为载体,以传播迅捷的手机、网络平台为依托,以集体行动、单独成篇的写作方式,将为华裔历史注入时代的新鲜活力,必将打开美国华裔历史新的开端。 有开始,就有希望,有希望,就有明天。 《美华史记》, 以史记事,以文汇友,岁月无情,江湖有心。 如果您觉得文章不错,欢迎: 1)赞赏(长按左侧二维码)!谢谢! 2)PayPal 捐赠: chineseforsocialjustice@gmail.com 美华联盟 【注】《美华史记》是由美华联盟写作组推出的系列文章。目标是回顾历史、教育同胞、警醒后人、思考未来。凡喜爱历史和写作,并感兴趣加入《美华史记》作者群的同仁,请给我们发送电子邮件。“美华联盟” 是该项目发起人,不同领域机构、商家若愿与我们合作这项事业,可作为共同发起人,推进项目持续和纵深发展,有意者,请联系: info@chineseforsocialjustice.org 主编:方强、执行副主编:苏欣 副主编:潘秋辰、Steven Chen、贺建斌 网站:chineseforsocialjustice.org 协办:亚利桑那华人历史协会 paaca.us 第一期编委: 主  编:王昶 副主编:Steven Chen、潘秋辰 感谢Marathon Read more…